近日,韩国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报告预测,中国钠离子电池将于2025年正式投入量产,主要用于两轮车、小型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等。预计到2035年,钠离子电池价格将比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低11%至24%,市场规模将达每年142亿美元。
据悉,钠离子电池是主要以钠为原料制造的电池,其特点是能量密度低、电化学稳定性高、耐低温性能较好。基于上述特点,业界普遍认为,钠电池未来有望在新能源乘用车、储能、低速两轮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与锂电池相互配合,持续服务于新能源行业。
重出江湖 持续突破
提到钠离子电池,大家对他的认识大多是能够实现对锂电池有效补充的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但是追溯来看,两者的诞生却是几乎同时出现。
1976年,锂电池之父迈克尔·斯坦利·惠廷汉姆研究发现二硫化钛(TiS2)能够进行锂离子(Li+)的嵌入和脱出,并制作了Li/TiS2电池,钠离子(Na+)在TiS2中的可逆脱嵌机制也被发现。
1980年,法国科学家Armand教授提出“摇椅式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y)概念。锂离子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在摇椅两端来回运动。钠离子电池同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同,同被称作摇椅式电池。
虽然几乎被同时发现,但商业化趋势下,两者命运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向。锂电池率先通过石墨解决了负极材料问题,逐步登顶“电池之王”,迟迟找不到合适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渐渐退出大众视野。
2021年,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宣布研发并生产新一代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生产研发再掀热潮。紧接着,2022年,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飙升至吨位60万元,也为极具“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送来了复苏之风。
2023年,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电池网不完全统计的项目动态来看,2023年,湖钠能源钠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众钠能源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项目、东驰新能源年产20GWh新型钠离子电池项目、青钠新能源10GWh钠离子电池项目等钠电池项目迎来大批量开工,且投资额大多为数十亿/上百亿,钠电池已逐渐成为电池行业又一大项目投资路线。
从2023年钠电池投产项目来看,还多为一些中试线、测试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钠电池项目逐渐建设落地,钠电池产品应用也将提速。虽然目前钠电池综合性能还有着一些瓶颈需要突破,但目前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包括新创企业已纷纷布局这一赛道,未来,钠电池也会与锂电池一起为新能源行业赋能。
此外,钠电池领域的投融资也在升温。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钠电池产业链领域25家企业进行82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锂价又呈过山车式下跌,钠电未来发展空间是否被压缩再次成为业内新担忧。多氟多此前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即使碳酸锂价格降到10万元/吨,钠电仍然有竞争力”。
湖州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昕近日与电池网交流时也同样分析,随着2024年国内电池材料企业进入量产阶段,材料生产成本下降将使得钠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叠加钠电池生产工艺逐步成熟,钠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在生产成本上的价格优势将显现,当钠电池的产能达到百吉瓦级,其BOM成本将降至0.35元/Wh以内。
SNE指出,中国已经开始推出使用钠离子电池的两轮车和电动车。中国电动摩托车头部企业雅迪与华宇能源成立的新公司,于2023年底推出电动摩托车“极钠S9”车型;2024年1月,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江淮汽车开始销售采用中科海钠32140圆柱钠离子电池的花仙子电动汽车。SNE预计,到2035年,中国企业规划的钠离子电池年产能预计将达464GWh。
来源: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