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天赐材料发布公告,拟投资约13.3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和10万吨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经营主体为其孙公司福鼎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天赐材料表示,上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电解液及磷酸铁锂回收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强化自身原料运输成本、供货周期、质量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
电解液方面
新能源市场迎来发展新周期,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一路攀升,电解液作为企关键材料之一,需求量也水涨船高。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电电解液出货50万吨,同比增长100%;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2022年电解液需求更是朝百万吨体量跃升。同时,受六氟磷酸锂、VC等上游原材料涨价带动,电解液价格于2021年进入上升通道,近期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11万元/吨的高位,较去年年初的3.5-5万元/吨上涨幅度达2倍左右。这无疑利好电解液相关企业业绩。在此情境下,天赐材料大手笔扩产电解液产能,一方面是对市场高需求度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强化自身业务增长极。
磷酸铁锂回收方面
受Model Y、Model 3、比亚迪汉及宏光Mini EV等装配铁锂电池的现象级车型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不断提升。GGII数据显示,去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达65.37GWh,同比增长204%,增速远高于三元动力电池的87%,占比达46.7%;预计2022年有望形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三元电池分庭抗礼之势。大体量的市场应用在未来势必演变为大规模的电池退役。同时,随着碳酸锂价格飞涨,回收磷酸铁锂电池经济性凸显。此时加码该领域,一是有望抢得市场先机,分得市场红利;二是可增加自身低碳基本原材料的供给,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天赐材料除不断巩固自身主营业务、构建循环产业链体系外,还配套布局包括六氟磷酸锂、新型电解质、添加剂在内的电解液关键原料的生产能力,并投建锂辉石精矿、磷酸铁、磷酸铁锂等项目,打造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链,构筑自身竞争“护城河”。
来源:高工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