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历过去几年锂电厂商攻城略地,锂电四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能急剧扩张,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四大主材规划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扩产项目达156个。
有锂电产业业内人士称,新能源市场旺盛需求带来可观利润,吸引不少企业加入新能源赛道,大量新进企业往往都是从低端做起,同质化下,低端产能过剩将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此前亿纬锂能董事长提到,预计最晚2024年,锂电全产业链都将出现过剩情况。
随着开年下游车市景气下滑,锂电产能过剩预警加快。以正极材料为例,年初多家正极材料厂商发布2022年四季度业绩情况,业绩环比下降,相关厂商已进入加速去库存阶段。负极材料方面,有业内人士反映,今年1、2月份部分负极厂商订单不足,相关大厂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蔓延到相关产业链,甚至导致石墨化外协加工企业低价抢单的现象。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动力电池出货规模未达到上限,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需求端,2022年新能源车市渗透率为27.6%,2030年前渗透率有望突破50%。锂电主材过剩正经历产业阵痛期。同时终端市场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仍有诸多诉求,随着产能过剩加剧,行业洗牌下将推动新一轮电池技术迭代。
正极材料:
锂电池的技术发展主流路线,分为磷酸锰铁锂以及高镍三元两个方向。磷酸锰铁锂通过在磷酸铁锂基础上引入锰元素,从而获得更高的电压平台,相比于磷酸铁锂电池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并有更好的低温特性。高镍三元相比其他正极材料技术壁垒更高,镍元素比例要求在80%以上,因其高能量密度被宝马、大众、戴姆勒等众多跨国车企应用。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分为有碳与无碳,因工艺结构优势,有碳的硬碳负极材料与无碳的硅基负极材料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电解液:
电解液规模化扩产后配方总体趋于标准化,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新型锂盐、新型添加剂、高电压电解液等。其中LiFSI、高电压电解液有望引领产业趋势。天赐材料LiFSI产能爬坡已于2022年完成,公司还通过自主研发布局了液体六氟磷酸锂、LIFSI、VC、DTD、二氟磷酸锂等核心电解液原材料及添加剂,形成了以电解液原材料为主的一体化布局战略。
隔膜:
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隔膜轻薄化为业内共识。在提升隔膜耐高温性和粘结性方面,需要厂商对隔膜进行有机或无机材料涂覆,隔膜厂商延申至涂覆材料推进涂覆一体化,以及推进PVDF等涂覆材料国产替代,进而降低涂覆成本是发展趋势。
从锂电四大主材方向看,不同的细分赛道考验企业的不同能力。随着锂电全产业链成熟加快,技术迭代比拼企业“竞争速度”,率先实现工艺突破并取得量产的企业将抢占市场先机。
来源:高工锂电